育儿管家游助教 6 有家长跟我反映,孩子上了四年级后就学会顶嘴,到了五年级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家长又生气又无奈,有时孩子的回嘴让人哭笑不得,有时真觉得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极限,有时又害怕孩子这样下去难以管教....... 美国一项儿童发展的统计显示:爱顶嘴的孩子约占70%;搜狐做过一项调查:“你最讨厌孩子的什么行为?”超过75%的父母选择了“顶嘴”。看来“顶嘴”是孩子的通病,是家长的心病。 虽说“顶嘴”可恶,但有些人认为,“爱顶嘴”的孩子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相较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可能更健全。甚至他们会鼓励孩子“顶嘴”以培养他们的说服力、思辨力、判断力、表现力等等。 心理学家安格利卡博士说过: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人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想起儿时,最爱的就是与父亲争辩,我们常常会为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还会为了反驳对方的陈述而去收集大量资料。与长者斗,其乐无穷,甚是回味。以至于现在我时不时还会和父亲“吵一吵”。会顶嘴的孩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也不代表是没出息的孩子。 在知乎上,关于顶嘴的话题中有个高赞回答: 第一次,妈妈训她时,她作了解释。然后妈妈说:“反了你了竟敢顶嘴!”,然后啪啪啪一顿打。第二次,妈妈训她,她就不说话。结果妈妈说:“一句话都不说,你是哑巴了么?”啪啪啪又是一顿打。 所以重点不在于你有没有顶嘴,而在于家长是不是觉得你顶嘴了。在另外一个回答中提到:其实很多家长还不能区分解释、反驳和抬杠,他们认为解释、反驳=顶嘴、抬杠,因此才会引发这种“腥风血雨”。
这是三种不同概念: 解释:就事论事的作说明; 反驳:提出想做的看法; 顶嘴:为了表示对着干的对抗态度。 举个例子: 开完家长会,一位年轻的妈妈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怎么又考这点分,不是告诉过你要好好学习吗?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我没有不听话!我努力学习了。” “那你怎么还考这点分?你怎么证明你努力了?老师说你上课经常走神!” “我没有。” “还嘴硬,你没有,老师怎么会说你?” “我在思考问题。” “还敢顶嘴!”一气之下,妈妈打了小男孩一巴掌。 你觉得这个孩子是在跟他的妈妈顶嘴吗?当你能够正确区分这些概念,你会发现孩子的顶嘴的行为已经减少了一半。 有些家长看到这里,内心还是无比焦虑。“老师,我家那臭小子是真的,怼得我差点背过气去!”“是的老师,我孩子也是爱跟我对着干,我说一句他能顶十句。”孩子是三分反驳七分杠,该怎么办? 长期用“抬杠”方式交流非常不利于亲子关系,特别是在青春期,严重之时可能会让孩子偏离正确的轨道。如何去平衡这种局面呢?下面的小妙招学起来! 一、耐心倾听,表明底线 1 当孩子说出他的想法时,学会倾听,有所回应。比如,孩子周末不想去上兴趣班,急了:“学这个学那个,有什么用,我就不去。”这时如果武断地说“怎么学会顶嘴了?”或“你知道一节课报名费多少啊,爸妈挣钱不辛苦啊?” 这样的对话多半会让原因被掩埋起来而无法注意。相反,你可以问问:发生什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其实孩子顶嘴可能是因为表达的诉求没有受到重视而产生的应对方式。 2 在孩子表达自己时,建立边界,合理表达。比如:表达意见可以,不能发脾气;讲道理可以,不能说不尊重父母的话;定好的规则,争辩也不会更改等等。如果孩子破坏了这些规则,你可以让他承担一定的后果。 将“不许顶嘴”换成“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话吗?”“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说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
二、用选择代替命令,尊重他的决定 1 与孩子有不同意见时,用选择代替命令。例如:家长不允许孩子玩手机,直接命令:“你把手机给我收起来,别再玩了!”可能会被当做耳边风,甚至是得到:“你自己也天天看手机!”的回礼;粗暴的没收,可能会让矛盾升级。 “孩子,你玩手机的时间已经超过2小时,现在你需要去做.......(其他的事)选择再玩5分钟还是10分钟?”“不然让我们找点乐子吧!你选择看课外书还是出去走走?”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命令,让孩子在选择中获得自主感。 2 当孩子做出选择后,尊重他的决定,不要试图操控孩子的选择。一天,刘女士带着女儿琪琪去购物。来到玩具店后,她对琪琪说:“你喜欢什么呢?你自己挑,妈妈买给你!”当琪琪挑了个水枪后,黄女士觉得这个是男生的玩具,就对琪琪说:“为什么不买布娃娃呢?那才像女孩子。”琪琪还是想买水枪,但最终刘女士买了布娃娃给她。可见,刘女士并未给琪琪真正选择的权利。 有些父母嘴上对孩子说:“由你来选择,爸爸妈妈听你的!”可当孩子做出的决定与他们的期望不相符时,他们会设法说服孩子改变决定。显然,父母并不是真正让孩子做选择,而是在操控孩子,试图主导一切。
面对孩子的“爱顶嘴”,家长通常认为就是孩子的错,是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家长的不当处理才把孩子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掌握以上两个技能,出现“暴躁的家长”和“顶嘴的小孩”的概率就会减少很多。
成长袋 面对“顶嘴”的孩子,家长试着仔细观察:是不是不当言辞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损进而发动嘴仗“自卫反击”? 一定程度上说,孩子这种近乎本能的自我保护是有助于自尊、自信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是给出警示:“注意了!你这样说会伤害到我,我要奋起反抗了。” 自省能力强的家长,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语气、语言内容,避免意气用事地沟通导致尴尬收场甚至双输的后果。切忌用扇耳光、打骂来回应孩子的自我保护式争辩。这些对于孩子来说,会感到莫大的羞辱,直接恶化亲子关系,很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结果。 另一个角度说,情感上的“顶嘴”也有可能转化为理性的思辨,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中有一个便是在痛苦中升华(Sublimation),苦难是许多文学家、哲学家灵感创作的来源。 同样,如果善加引导,孩子起初出于“自卫”的、看似叛逆的“顶嘴”,也有可能通过引导转化为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世界顶级学府都很重视培养的一种品质思维。 批判性思维,亦称为明辨式思维,是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形成判断的思考方式,一般包括理性的,保持怀疑的,和无偏见的分析,或者是对于事实证据的评估;是对任何主题、内容或问题进行思考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思考者通过熟练地分析、评估和重构来提高其思维的质量。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指导、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纠正的思维。批判性思考相关研究着重于如何系统化地建构清晰思路,以及研究不清晰思路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