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微博讲过这样一个事例:
“曾听一位小学老师说,她有个学生,六年级女孩,即使一对一给她辅导,只要她妈妈不在边上看着,她就玩、走神不听,回答也信口乱答。问她为什么不听,她说脑子太累。孩子有点胖,父母都是公务员,也受过高等教育。妈妈对她态度始终很好,特别包容,还经常在朋友圈晒她给孩子做的精致早餐。孩子看起来也不是智力跟不上,但就是既不上心,又怕累。年级越高成绩下滑越严重,靠单纯的硬背已经弥补不了了。”
大量网友写了评论,很多分析都很好。也有人说,我孩子就是这样,究竟该怎么办呢?
我把我认为可能有关的因素整理几条。我们都不了解具体情况,所有的分析,都只是希望给家长教养做个提醒。
家长过于溺爱,凡事包办, 孩子缺乏自主做事的机会
一位网友评论:“孩子可能被照顾的太周全了,没有自己做事的快乐和意愿,可能也没体验过做好做完一件事的快乐。”
很多妈妈过于贴心,在孩子刚有需求还没提出时,就满足了、把障碍扫清了。比如孩子从小总是被递给水喝,长到好几岁了,都没有过渴了自己去倒水、接水的体验。家长以为这样能让孩子快乐,但恰恰相反,孩子的感受是——无聊、没劲、空虚。
一位网友说的很好:“过多的照顾对男孩尤其有害,因为男孩需要一种‘狩猎意识’,他需要自己去解决问题。”的确是这样。记得曾看到研究动物的专家写,他们营救了一个小动物,回来喂食,它怎样都不吃,眼看要饿死了。后来专家无意中发现,当你把食物不放在它眼前,而是抛在远一些的地方时,它就像在野外觅食那样,经过一番扑腾、擒拿,然后才肯吃下。
不要做“割草机式父母”。孩子在面对困难、问题时,独立去应对解决,然后他不仅能获得技能,更能得到成就感。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有了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一位妈妈说:“我女儿有段时间就是这样的,后来我发现了问题,及时改正,要让她有那种独立完成的成就感,比如幼儿园手工作业,我都尽量陪她鼓励她独立做,假装自己不会需要她教我,做不好就再试,等她完成了很好,就一个劲鼓励,她会特别开心有成就感,下次就会很积极的自己动脑筋了。”
家长对孩子没有高标准的要求, 孩子的专注力、坚持的耐力等, 从小就没有得到锻炼
说累,我猜这是她真实的感受,不是撒谎推脱。还有的孩子,旅游、运动、做家务活,都不怕累,就是一学习就喊累。
简单地说,这就是孩子的大脑在过去缺乏足够的锻炼,对于别人来说适度的认知活动,他们做一小会,就觉得触到了极限,大脑疲惫的阈值特别低。
原因,也许还有特殊的身体状况方面的。但常见的原因是,从孩子最初开始学习时起,家长没有要求,孩子稍微抱怨,就允许放弃。久了,他持续专注、持续思考的能力就原地踏步,没有多少提高。以后再长大些,大人就会开始说:这孩子不是学习的料。
所谓是不是学习的料,在于我们在孩子年幼时,是否用各种办法,帮他不断坚持,延长他大脑能持续工作的时间,提高他的认知能力。
以阅读为例。一个小孩在小学时期,从不识字,到能自主阅读了,之后,是否能每天坚持读书一会,并且逐渐提升读物的难度,拓宽读物的类别,延长阅读时间——这将决定他未来是否能成为一个爱读书的成熟的阅读者。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下子超出太多,怎样你都得从他此刻的程度开始,一点点抬高标杆。
在学前的兴趣才艺学习中,这种坚毅、耐力的培养,就可以开始了。不要急,一次要求一点,中间还会有反复倒退,但只要始终有要求,总的来说,他就在进步。
爸爸对家庭教养参与太少
一位钢琴教师说:“我研究下来感觉更多是爸爸的原因导致。比如爸爸回家就玩手机看电视休息,以及在孩子的教育中当甩手掌柜。”她建议:“首先妈妈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对孩子爸抱怨,其次当爸爸在家的时候,建议他减少一些大方向的指手画脚,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就是陪着孩子做任何他想做或者正在做的事。最后尽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很恩爱。”
为什么爸爸的参与这么重要?
在爸爸不太管孩子的家庭里,通常妈妈只好负担起更多任务。这时,妈妈和孩子相处时间长,她提供贴心服务,了解孩子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俩人仿佛融为一体:孩子的各种优点妈妈能欣赏,各种问题妈妈能理解包容。孩子清楚这一点,所以没有很强的动力要去努力做事,来挣得妈妈的肯定认同——你都这么懂我了。
爸爸回家,或许也会象征性地问一句,今天学习怎么样啊?考试考得好不好?但是,如果他仅限于泛泛地随口一问,不会当真坐下来关注具体事情,那么,孩子对于爸爸是否在这个小系统里,是心知肚明的。就是说,他也没有动力要去努力来挣得爸爸的认同——反正你并不真的关注。
这不是说爸爸要凡事都参与。他需要的是,用实际行动表示,他当真在乎孩子的情况,比如,偶尔一起背一首诗,有时上网查找个参考书给孩子买来,和孩子一起看个电影,谈论一下自己过去学习的经历,说说对孩子的具体要求……
爸爸也并不需要总是表现得特别严厉,但是,男性的特点、爸爸的特殊角色,就使得他常常是高标准制定者。妈妈好比是大地,总是能理解接纳;爸爸好比是天空,会展示出高远的境界,让孩子想要努力达到。
这个小系统里,如果爸爸缺席,就好比公司里没有什么董事会、也不开股东大会,总之就是对员工起到监管、制约,需要他们去汇报的角色少了一半。
只有大地,没有天空,孩子就总是留在地面,没有仰望过,更没有动力去高飞。如果实在只有妈妈自己教育孩子,那就想办法做好下面的第四点。
对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得不够
生活优越,不愁吃穿,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学习,这或许是目前太多青少年的状态。一位网友说:“她潜意识相信妈妈会管她一辈子,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吃苦受累。”
小学生,只有极少数高年级相对成熟的孩子,能为了远大的目标而学习,多数孩子不会这样,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眼下的事情。但是,我们在孩子上学最初,就要解释明白,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事需要家长自己先想清楚,然后给孩子恰当合理的解释。
要和孩子谈论:目前这些枯燥的练习,究竟能提高你什么;小学中学阶段,是人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机;学习,是这个世界上不多的“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的事情”之一;未来的生活,与现在的学习有哪些关系;想想自己以后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社会上各种状态的成年人,他们的学生时代很可能是如何过的,曾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受益于自己年轻时的哪些努力……
孩子上学后,要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小学高年级,要能去想,自己目前的做法,决定以后中学、成年时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