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却也是孩子们非常容易生病的时期。根据我国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4-7月为手足口病流行大高峰期。
培文幼儿园在此温馨提示大家,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又是易感人群。虽说大部分都可自愈,但为了不让宝贝们受病毒折磨,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若要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幼儿园和家长分别要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顾名思义,就是手足、口咽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常伴有口痛、咳嗽、流涕、厌食、低热等症状,多数症状较轻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
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该如何预防
幼儿园篇
1. 严格执行晨检制度
幼儿园切实落实每日晨检工作,若发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有丘疹、疱疹等症状儿童时,会立即通知家长,及时送诊。
2.严格执行缺勤登记制度
保健医生做好幼儿童缺勤登记,并了解缺勤情况和原因,全面掌握儿童健康状况。
3. 严格做好幼儿园内通风消毒
保育老师定期对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通风换气、清洁消毒,并做好日常登记。在园内午睡的儿童具有独立的床铺、卧具,定期对衣物、被褥等进行阳光暴晒。
4. 加强环境、教具和餐具消毒
保育老师定期对玩具、幼儿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天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需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
5.加强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老师们通过家长微信群、园区宣传栏等加大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教育宝贝养成勤洗手、喝热水、吃熟食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宝贝不要与其他孩子共用餐饮具及毛巾等物品。
6. 严格执行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制度
幼儿园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并配备肥皂。每日督促和教育幼儿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家庭篇
万一孩子中招,家长们也别太着急。幼儿患病后应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最重要的是做好家庭护理。
1.合理饮食
患儿口腔内疱疹会让孩子感到疼痛,甚至拒绝进食。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部分口腔疱疹明显的患儿因疼痛进食困难,可采用吸管进食。
2.患处感染处理
手足口病的护理主要为保持疱疹局部卫生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手、脚长了疱疹,应保持局部的清洁和干爽透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此外,患病期间,还要注意给孩子勤剪指甲,不要让孩子抓疱疹,避免继发感染。
3.居家消毒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在清洁后,可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患儿的奶瓶、水杯、餐具、玩具等物品可以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
4.开窗通风
患儿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
5.勤换衣被
患儿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平整干燥。
6.密切关注幼儿情况
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物。注意早期识别患儿是否有重症倾向(如出现持续高热、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虽然会多次复发,但普遍可自我痊愈,家长也不要太恐慌。只要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锻炼,少扎堆聚集,早到正规医院接种疫苗等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避免手足口病病菌感染。如发现不适,要早确诊,早治疗,早隔离,早和幼儿园请假,孩子痊愈后需向医院开取痊愈证明方可复课。
希望这篇手足口病预防指南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相关知识,让我们一起为宝贝们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宝贝们健康、快乐得成长!
撰文|刘雨晴
来源|幼儿园
编辑|吴薇薇
审核|夏 楠 韩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