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月一日,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特别是刚刚进入小学的新生,他们面对新环境可能既感到期待,又带点忧虑。
一般的孩子在开学后两到三个星期便能逐渐适应新环境,然而有些孩子反应则较为异常:如刚刚踏进校门就哭个不平,几经安抚也无法让他(她)平静下来,又或者开学一段日子了,依旧逃避上学。
当学校的新鲜感在小学生们的心中消耗殆尽,学校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个陌生的、令人忧虑的自然与人际环境,再加上较幼儿园更为严格的学校纪律的约束和一下子加重的学业任务,孩子们需要一段时间的心理适应。而小学生由于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在遇到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时,产生的情绪问题也多种多样……
因为感到学习难度骤然提高而产生厌学情绪;在小学生活中反复失败的迷茫、困惑和无力感;以及行为冲动,总想与众不同的逆反心理……这些在小学阶段典型的问题都足以引起我们对孩子情绪健康的关注。
在这种时刻,我们身为父母
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重拾快乐和自信呢?
我们或许要认识到:当孩子情绪来的时候,当孩子碰到人际困扰的时候,往往正是我们家长,帮助孩子发展「情绪力」和「人际力」最为关键的时刻。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能力都是透过生活的经验慢慢来提高的,这就是陶行知所言的“生活即教育”。
孩子只要拥有情绪力,你就会发现,TA可以和自己的情绪好好地相处,会喜欢自己;如果拥有人际力呢,TA就能够跟同学好好相处,能够融入团体,也能够充分的享受友谊。
那么如何帮助进入小学的孩子培养「情绪力」
⚪ 孩子恼怒,你会怎么做?
在这里,我想用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跟家长们分享一下,如果我们没有留意去处理孩子的情绪,没有能够真正地去同理孩子的情绪,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今天老师发了一本课外读物,让孩子回家阅读并做笔记。孩子一回来就一下把书丢到一边,气呼呼地说:“这本书真讨厌,真无聊!”
这时候,你会如何回应,或者处理孩子当下的情绪呢?
有的家长会说:
怎么会啊,这本书很有趣啊。
或者是说:
你赶快读一读,读完了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不要烦。
我相信,我们所有的家长这样回应的目的都是想告诉我们的孩子,这本书不无聊,赶快做完作业就没事了。这时,孩子可能听话了乖乖去写作业。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孩子,听完爸爸妈妈这么说之后,会说:
对啊,妈妈我觉得你讲得好有道理,这本书真的太有趣了。
也就是说,我们家长可能不理解的是——
人的情绪是永远无法被说服的,它只能被理解跟疏通。
我们或许可以试着这样做:
⚪ 运用同理心
很简单的一个技巧,也叫做「换句话说」。
比如说,在孩子表达“这本书真无聊”的时候,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先放下对孩子是否能完成作业的担忧,自己的焦虑,去回应孩子的情绪:
哦?你看起来不喜欢这本书哦。
(因为“无聊”某种程度可以等于“不喜欢”)
这样的回应会让孩子感觉得到了一种疏解,TA的情绪就会没那么冲动,稍稍缓和下来。虽然不是马上稳定下来,可是接收到爸爸妈妈这样的信号,TA或许接下来就会开始思考——“我到底碰到了什么问题?”
其实,我们的孩子只要感到自己是被理解的,TA马上就会探索自己——可能这本书并不是那么难看,它可能只是太厚了。到这里,孩子就会慢慢地理清自己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接着表示:
喔,所以是书的内容太多,所以你觉得很烦,对不对?
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当他意识到自己是因为书太厚而觉得烦恼时,他或许就会想到,既然书这么厚,我们就分成两段来看就好了。这样一来,问题是不是就得到了解决?
只要大人愿意放慢脚步,给孩子的情绪一点时间和空间,透过「换句话说」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孩子很快就会学会如何安顿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朝气蓬勃,稳定性不强,如果他们能够学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更有机会克服在小学生活中遇到的的诸多挑战。情绪安顿好了,理性就会出现。当孩子的理性开始萌芽,TA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我们身为父母,不妨多一点耐心,去帮助孩子理解他们自己的情绪。
⚪ 情绪&学业:分开关注
我经常看到在身边的一些家庭里面,家长是很愿意去理解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和学校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过度焦虑。
我们看到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第一句话可能问:“怎么了,你今天看起来不太开心。”但是三两句话之后,可能就又问:“怎么样,今天作业有几项?今天考试考得怎么样?明天考哪一科啊?”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你需要专注地——只关心孩子当下的感受。
也就是说,当我们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互动的时候,尽量不要把学业的问题,跟亲子关系经营的问题放在一起,因为混在一起很容易干扰到原本和谐的亲子互动。
⚪ 用对方法,培养孩子的「情绪力」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问题,我们跟孩子说了成千上万遍,因为涉及到交通安全。同样地,我们的情绪也需要有一个安全机制。
我们或许可以帮助孩子,在情绪上来的时候,让他们马上从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景象,叫做「红灯来了」。当孩子情绪的「红灯」亮起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停」下来。这样可以很有效地解决情绪失控的问题,甚至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去进行一些情绪放松,做一些深呼吸等等。
在「黄灯」的阶段,我们可以带着孩子想想看,当碰到令他们生气、恼怒的片段时,可以做些什么缓和情绪呢?等到孩子不那么恼羞成怒,变得轻松一点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重新去与朋友相处,或者是重新去认真地写作业,就可以点亮情绪的「绿灯」,重新“接轨”了。
「情绪力」这一课,真的需要我们家长跟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Gottman, J., Declaire, J. (1998). Raisio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 New York: Fireside. Simon & Schuster, 19-41.
亲子天下. Retrieved from https://topic.parenting.com.tw/event/2018/samsung/
成长袋
伴随着戈尔曼博士撰写的情商系列畅销书走俏,近几十年来“情商”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广为中国大众所接纳。我们看到一些说话技巧高,能够取悦他人的人时,便会觉得此人“情商很高”,而情商不仅仅是懂得让他人感觉舒服,同时也包括了让自己身心愉悦。情绪智商(简称情商,EQ)包括五个主要方面(百度百科):
1、了解自己: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它是情绪智商的核心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前三条都是关于自我的,最后两条才是与他人互动的,由此可见,培养社会情绪力先是培养“自给自足”的内心,才有可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得体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