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别让大人的不作为,成为孩子不幸的开端。
——虎妈
作者 | 土豆妈 ◐ 高开疯走的《狂飙》,实在太让人上头了,忍不住一口气刷完了全集。 这部剧,不仅剧情跌宕刺激,全员演技在线,而且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立体的,好人也有缺点,坏人也有温情。 虽然是扫黑除恶的主题,但剧中也暗藏着许多对教育的警示。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思维方式,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带着家庭的印记,会刻着父母的影子。 无论是高启强的狠辣,高启盛的疯魔,还是高晓晨的叛逆,我们多多少少都能从他们的童年里,看出一些端倪。 他们的结局,也揭示了原生家庭的种种不幸,值得父母深思。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一句话:
这句话,说的就是高家兄弟。 大哥高启强,本是一个老实善良的卖鱼小贩,13岁扛起家庭重担,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终于把弟妹供养成了大学生。可后来却一步步放弃了底线,成为只手遮天的黑帮大佬。 弟弟高启盛,智商超群,名校毕业,本该迎来光明灿烂的人生,可他偏偏贪婪成性,不走正道,涉黑、贩毒,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冻鱼杀手”。 他们的犯罪之路,看似是被命运捉弄,被现实所逼,但其实和早年的成长经历脱不了干系。 小时候,家里很穷,连一碗猪脚面,都要三个孩子分着吃。 高父又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爱酗酒,爱打牌,还家暴,回家动不动就打老婆打孩子。直到高启强13岁的时候,父母因车祸去世,他们成了孤儿。 有网友说,在这种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能走出来是幸运,走不出来才是常态。 因为他们的整个童年,从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 因为极度缺爱,他们活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性格也自卑、偏执、阴暗,所以只要尝到一点“甜头”,就很容易坠入罪恶的深渊。 犯罪学里有句名言: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下扳机。 最初的他们,并不是恶人,而只是两个渴望爱渴望依靠的孩子。 正如托罗斯所说,世界上从来没有坏孩子,多的是缺少爱的孩子,不被当作人看的孩子。 有儿童认知行为专家曾根据多年经验指出,大部分的网络成瘾、暴力习惯、抗拒父母、积郁成疾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父母给予的爱不足。 心理学上有个“爱的空杯”理论,孩子的杯子空了,心就会干涸而死。 儿时的陪伴、家庭的和睦、稳定的情绪,这些都是我们不断给孩子续杯的过程。 当孩子心中被爱填满,才能生出阳光和温暖,越过黑暗,走过荆棘,战胜一切困难,向上向善。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了他后来往哪走。” 李宏伟就是一个被父亲李有田亲手带坏的孩子。 李有田身为村长,表面憨厚老实,大公无私,实则笑里藏刀,阴险歹毒。 和高启强谈项目合作时,他故意让李宏伟带着一群混混搅局,自己唱白脸,儿子唱黑脸,结果儿子和高启盛结下梁子。 为了报复高启强,他指使儿子利用患有精神疾病的李青,去绑架高启强的孩子。 在得知警察安抚了李青之后,李有田又去抢走了李青的药物,强迫他停药,而李宏伟就带着同村人去找李青喝酒,把他灌醉,怂恿他去绑架。 李宏伟横行霸道,坏事干尽,还染上毒品,而李有田不但没有阻止和教育,反而觉得欣慰:“死小子,坏的像我。” 最后,李宏伟惨死在高启盛的“冻鱼”之下。 其实,不是李宏伟太坏,而是李有田太恶,李宏伟不过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牺牲品罢了。 知乎大V@青雀曾经说过一段话: 近些年,孩子违法犯罪的新闻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偷窃、抢劫、强奸、杀人。 比起孩子的不知悔改,更让人气愤的是大人们的不以为意。 为了帮孩子开罪,他们满口谎言,妄图狡辩,拒不道歉和赔偿。 孩子与恶的距离,中间隔的其实是父母。 就像人民日报所说的,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根”在父母。 你自私,孩子必定恶毒;你狡猾,孩子必定奸诈。 如果自己就是个混蛋父母,又怎么要求孩子成为好孩子呢? 《狂飙》中最让人意外的角色,是陈书婷的儿子高晓晨。 陈书婷耗费心力、物力、财力去培养他,结果却把他养废了。最后,高晓晨因为寻衅滋事、抢劫犯罪,被判了5年。 回想陈书婷的教育方式,她踩过最大的坑就是——把打压当成了教育。 她和儿子相处时,总是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发火,甚至动手打儿子。她把行走江湖的那份霸道和驯服小弟的那种强势,全都搬到了家里。 儿子调皮捣蛋,她就用玩具砸他,逼着他道歉。 儿子受了委屈,她没有安慰和共情,却呵斥他:“屁大点事,有什么好哭的”。 儿子钢琴练得再好,在她眼里还是不行:“练了一个月才练成这样,还有脸说!” 即使长大成人了,她还是会用数“1,2,3”的方式来驯服儿子。 长此以往,高晓晨表面叛逆要强,实则自卑敏感。 他不断犯错、闯祸,其实不过是想得到大人的关注和认可。他拼命想证明自己,所以才会去干一些蠢事、坏事,一步步走上了歪路。 有研究证明,父母的讥讽、贬低和打压,是直接导致孩子低自尊、不自信、不自爱的元凶。 父母若总是习惯用严厉的手段去压制孩子,用恶毒的语言去贬损孩子,只会导致两种结果: 孩子要么表现出极端的叛逆,要么直接被打趴下。 一位网友曾经哭诉,自己这辈子都打算不结婚不生孩子了。 从小到大,为了让她听话,父亲总是用“以后也指望不上你”、“再也不管你了”之类的话来激她。 二年级被同学霸凌,父亲就骂她是“窝囊废”,还说“他们为什么不打别人光打你?” 被老师冤枉了,父亲根本就不听她解释,只想让她乖乖认错,一气之下又踹了她一脚,“老师能造你的谣?” 她觉得自己很差劲,一辈子都活得压抑、自卑、挣扎,所以她选择不结婚生子,让这份痛苦在她身上结束。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养娃不是驯兽,而是种树。 我们不会去训练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只要给足它土壤、阳光和雨露,它自然能舒展枝条,最后枝繁叶茂。
上一篇:15岁前如何挖掘孩子的真正兴趣?一位三娃爸爸给家长的四个建议 下一篇:发现孩子早恋,父亲的反应让人意外!方法值得所有家庭学习